后湖管理区与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实行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。总面积72平方公里,辖6个办事处、2个社区、42个生产队,全区总人数3.1万人。
后湖管理区是江汉平原上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。区位优越明显,生态环境优美,资源丰富,交通便利,经济活跃。318国道、沪渝高速公路、潜石高速、汉宜高铁、234国道穿境而过,东距武汉两小时车程,西距荆州45分钟车程。境内拥有江汉平原保持最完好的2.3万亩的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,中国最大小龙虾交易中心,是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——潜江示范园核心区、湖北省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乡镇、湖北省省级卫生乡镇、知名的诗词楹联之乡。
近年来,后湖管理区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。立足“一只虾”,做大虾稻产业;立足“一个湖”,做强生态生产力;立足“一场赛”,做优“农、文、旅”新业态;立足“一家人”,做实党建引领向心力。后湖在几年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发展,乡村振兴战略走在了前列,各级党组织通过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、搬迁扶贫等方式,帮助11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,大大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2020年,我们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全面完成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各项工作任务,农场发展在逆势中奋力拼搏,成绩来之不易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.40%。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.8%;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.9%;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8%。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,占计划任务的100%。实现入库税金2750.92万元,超计划19.6%;实现利润400.9万元。
围绕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,全域振兴,奋力打造“一区两翼六后湖”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,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以上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%,建成国家级虾谷特色小镇、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度假区;国有现代农业企业强场建设赢得新优势,进入全省农垦第一梯队,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市平均水平;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,建成省级文明乡镇;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,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、全国生态乡镇;区域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,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,领跑全市最美,人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强。
后湖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潜江示范园核心区。经过近二十年沉淀,后湖一二三产业融合迅猛发展。土地集并90%以上,形成17个规模板块,打造出4万亩虾稻基地,1万亩绿色果园,1万亩特种水产,农业特色化、绿色化、景观化三化竞相发展。正大集团、湖北交通投资集团纷纷深耕后湖农业,区域内聚集了1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,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贸易企业,擦亮了潜西南特色产业聚集区名片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在后湖得到鲜明实践,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蓬勃发展,土地利用价值、亩平收益、规模效应、农民增收等要素效率不断提升,创造了三农发展辉煌,创造了农民幸福的奇迹。
后湖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。2017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,总投资21.04亿元。已完成退池还湖1.3万亩。改扩建长宽6米的绿道42公里,新建长宽5米的防洪通道15公里,新建宽6米的彩虹栈桥2.5公里,新建长宽3米的沿湖栈道7.35公里,新建桥梁14座,涵闸泵站24座,水系疏通41公里,建设生态停车场31万平方米,立面改造1538户,实施一体化三格式厕改3787户,小型污水处理站一所,沿湿地绿道进行了路灯亮化、苗木绿化建设。湖区拆迁的渔户,全部在后湖镇区进行电梯房还建安置,渔民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,改变了数千渔民的生活生产方式,他们迅速融入到集镇开启新的务工务商生活,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变。生态修复后的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,宛如潜江大地一汪深情的凝眸, 曾经“烟波云轻观素鸥,草碧滩涂捉鱼虾”的原生态景象携春水回归,124种鸟类在这里栖居,青头潜鸭等世界濒危动物在这里生儿育女。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声名日隆,参观旅游、投资考察的一拨接一拨,生态效应转化成经济效益。 2019年5月1日,后湖刷新了旅游单日接待量超3万人次的纪录。
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。2016年招商入驻后湖,从客车搭运小龙虾等水产品开始,搭建了全国首家可视化小龙虾垂直电商交易平台“虾谷360”(www.xiagu360.com)和虾谷快运物流服务平台,以智能化、可视化、数字化等功能特点解决了小龙虾等农产品产销过程中的养殖难、卖价低、买虾难、卖虾难、回款难、运输难、品质无保障等6大难题,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迅猛发展。2018年小龙虾交易总量达13万吨,交易额48个亿,2019年运行更为火爆,至五月中旬,小龙虾交易量已达3.5万吨,交易额突破了20亿,全年预计可实现交易额80亿-100亿。后湖小龙虾交易中心获得巨大成功,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,新的服务链条,2018年直接、间接带动就业创业2万余人,涉及到数万贫困户、农户,成为中国最大、最知名、最具影响力的小龙虾交易中心,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式企业,展现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、活力。